微店三个月回顾

新的公司有三个月了。 微店目前的发展阶段与我个人的职业发展阶段正好吻合, 小公司,待建设的事情很多,而且自由,所以有更大的技术发挥空间。 当初选择离开天猫时,单是凭着一种感觉,现在回头看,感觉背后是存在原因的。

从百度到阿里。 主要原因是当时团队内的资深工程师走了绝大多数,没有了学习参照的榜样, 这一年自己完成了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转变,个人学习和成长很快, 继续留在百度团队暂时没有更大的技术挑战;另一方面则是团队动荡,部门业务要交给其他人做了。 当时货比三家,携程的航旅前端组、网易邮箱前端组,以及天猫前端组,最后选择去了天猫。 当时选择工作的原则是,自己经验有限,还需要在大公司磨砺一番,因此都是看成熟公司的机会, 另一方面则是阿里的工作有更大的成就感和技术挑战,而且有许多优秀的同事,有新技术可以实践。

在天猫的一年,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上积累了很多经验, 天猫教会了我如何做事、做项目,个人的工作能力、做事态度、项目管理能力也有了大进步, 但绝大部分时候干得并不开心。

天猫前端的团队规模大,为了降低协作成本,对技术选型和周边工具使用都有很强的约束。 这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,刚加入天猫时的研发模式算是很落后(相比百度), 高度依赖于开发者自身素养来hold住复杂度,开发者的关注点太多太细了。 这一年,天猫前端对前端研发模式进行了快速演进,我也见证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也踩了太多坑, 但同时用N种不同的开发方式开发业务,花很多时间去适应不成熟的新系统和工具, 以及不断切换思维,尽管对于思维锻炼有好处,心里还是会有点累。

第二点,对僵硬的KPI不太适应,提前被指定目标,必须加班加点去做,不能占用工作时间。 由于任务目标不是从自我兴趣出发,一开始就没有很大的主动性,坚持了半年,把整个人搞得很疲惫沮丧。

最后一点,工作压力太大,各自疲于业务,对成员的个人成长相对忽视,自己也没有精力学习充电, 这对于知识储备丰富且工作能力强的工程师来说,可能游刃有余,也能在实践中不断验证技术观点从而提升技术。 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,一年的时间就把我的知识储备耗尽了,而且很多好机会基本都是更资深的工程师进行实践, 对于资历和能力较浅的我,只是不停的支持业务。

新的工作环境中,现在也存在一些问题。 首先,合作业务方的自身素质不过硬,而且对业务和技术间的协作关系认识也比较初级。 第二,研发模式处于初级阶段,基础的注意点和约定太少,不同项目间差异太大,组内沟通是个障碍。 第三,不要气愤,换种更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沟通。遇上不顺心的事情,不要马上发作,在心里多转几次。适当的气愤,会有更好地效果;单纯的气愤,只会适得其反。

=========== 这三月做的事情回顾 ==============

  1. 搭建前端文档平台,完成文档迁移,推广文档的使用和贡献。
  2. 新版口袋改版,为期一个半月,在项目中落地FIS3,并从头搭建项目的前端工程架构。